首页 > 头条

90后北漂女孩回东北农村卖大米:我要热气腾腾地活着

来源:凯迪网 2023-04-19 15:47:29

张涵在冬天的田地里

90后东北姑娘张涵,出生在哈尔滨延寿县的农村。童年的贫苦生活,让她从小就梦想走出家乡。但在北漂近十年后,2019年,因为爷爷的去世,她又回到了故乡。这一次回来,她没有再离开。面对故乡一成不变的土地和养育她长大的老去的奶奶,她明白了家的含义,决定回归自己花了二十年逃离的家乡,在此扎根创业。

年轻人回到黑土地,还有机会吗?张涵有一种天然的乐观,卯足了劲决定试试。2022年11月,她和同乡好友组建团队,把抖音账号@东北张姑娘当成第一阵地,一边拍摄家乡风土人情,一边售卖家乡特产的东北大米。几个月后,凭借富有文采的文案、真诚灿烂的笑容,张姑娘和东北大米收获了网友五百多万次的点赞。她的劲头越来越足,主页赫然写道:“正努力热气腾腾地活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涵在雪地里录视频

回到黑土地,砸出个声响

2022年11月末,在黑龙江农村,广袤的田地已被茫茫白雪覆盖。运柴的卡车开进奶奶家的院子,张涵爬上卡车后斗,弯腰卸下一捆捆柴火。奶奶扶住车斗边,颤颤巍巍站着,仰起脸看她。

“为什么从北京回来?”奶奶问。张涵说:“我舍不得你啊。爷爷走了,现在就剩你自己,我也只有你了。再说,我回来一样能赚钱,离你近了多好。”奶奶没接她的话,嘀咕着,“我孙女太可怜了。”她八十多岁了,短发像雪一样白。

一个晚上,张涵想起了与奶奶的这段对话,继而又想起了三十年来的更多往事。她循着思绪,将这些事都写了下来,那是一段关于逃离与回归的思考。她把这段文字发布在抖音账号“东北张姑娘”上。这条图文视频是她在抖音发布的第三条作品,开篇第一句话写道:“我的奶奶,对不起。”

93年生的张涵,家乡在哈尔滨延寿县下的一个村庄。延寿县曾两次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直至2020年全国贫困县清零,才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延寿“三山六分田,半水半草原”,这里没有工业,只有山和田地,人们种水稻、玉米和大豆,务农为生。

7岁那年,张涵的父母离婚了,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地少,没有农机。春耕秋收,爷爷使镐和镰刀,在地里挥洒汗水。一年收获的稻米,供家里二老一小吃饱;笨玉米喂家禽牲畜;还有一些黄豆,秋收后卖点钱,便是一家全年的生活费。她上学那年,奶奶在村里挨家挨户地借钱,为她凑齐学费。

她比别的孩子早熟。假期,其他孩子疯玩,她跟爷爷上山刨药材。她在山上找寻串地龙和土豆根,因为个头小,扛不动锄镐,就用木棒挖,或是徒手薅,一拽扯出一大片,带回家晒干了卖钱。学校换下旧木栅,她用手把木头上的洋钉一颗颗生生拔下来,攒起来卖给收废铁的人,拿着钱回家交给奶奶。

爷爷奶奶疼她。但她永远记得,奶奶唯一一次打她,是因为她扛着锄头要去地里帮忙。奶奶不要她下地,只要她读书。她要孙女撇清与农耕的关系,走得远远的,不要像她一样,脚长在地里,一辈子做个农人。

张涵从小信奉知识改变命运。2011年,她考上了北京一所普通的民办大学,学习,工作,拼命地努力。她的目标那么简单,她只希望在给奶奶买肉、买件好衣服时,不用因为价格而犹豫。直到2019年,爷爷去世了,家里只剩奶奶一个人。她回到延寿县,再也没有离开。

在那篇图文视频的最后,张涵说:“爱在,家在,我就有最温暖的归处。”

她没想到,这条作品发布后,当晚点赞数就破了万,账号涨粉超过3000,评论和私信不断涌来。那个晚上,她一夜没睡,一条不落地翻看网友的回复,好像看到了前方的光亮。她真想告诉奶奶:我在这片土地上,也能砸出个声响。

张涵和奶奶

最好不过故乡的米

张涵从没有告诉奶奶,在北京的那些年,她有多想念东北老家的大米饭。小时候,家里吃的都是铁锅焖熟的新磨大米。她和小伙伴还在外头玩呢,奶奶焖好了饭,她闻着米香味就跑回家。一碗米饭盛出来,晶莹剔透,颗粒饱满,吃进嘴里有嚼劲。在北京,超市买来的大米总是不对味。她嚼着米饭,便会想家。

她还记得刚到北京时,她从没听说过赛百味,看到同学们吃,猜测那是一种高级的汉堡。有一天她鼓起勇气走进了赛百味,但看了看价目表,又默默地走了出来。在学校,她整天泡在学校图书馆,因为那里免费,而读书是自我提升最好的方式。节假日,她就去打工挣钱。她常到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进货一些袜子和帽子,背着一大袋子货坐公交车,看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便下车,上天桥摆摊。就这样挣出了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毕业以后,张涵找到一份在高端家具品牌做销售的工作。有一天下午,她在一位客户面前热情洋溢地介绍绿松石,多么昂贵,多么高级,把上午培训时刚学的内容讲得慷慨激昂。客户果然被打动了,邀请她上门获尺。一推开他家门,她看到玄关地下铺的全是绿松石。她一时不知如何下脚。而客户只是平淡地说,正常踩就行,就是个装饰。

那些年,她拼命地想洗掉出身农村的自卑感。她读很多的书,每逢假期,她就用工作攒下的钱四处旅行,以增长见识。可总有一些时刻,她能感受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北京,她从没有一刻感到安稳。北漂生活诸多艰辛,她不会在电话里向奶奶吐露。她只想往前闯,挫折和孤独都自己咽下去。

直到爷爷去世,当她赶回村子,发现家乡的一切都没有变化。山还是山,地还是地,只是人变少了,奶奶也变老了。她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己就属于这片土地。她想起奶奶说的那句:“水田里种不出玉米,旱地里长不出水稻”。于是,在离开家乡近10年后,她又回到了自己努力20年要逃离的村庄。

在延寿,张涵感受到的不是贫穷,而是踏实和安心。这里简单又朴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人们用辛勤的劳动养育出最高品质的稻米和五谷杂粮。可延寿没有高铁,只有一条公路,客商鲜少光顾,粮食的售卖很成问题。张涵想,她在外积攒了这么多社会阅历和销售经验,何不做个能力平移,把自己的能量用于推广家乡的大米?她想到,可以在抖音这样的自媒体平台,售卖家乡特产。

她把想法告诉了好友老王,两人一拍即合。老王也是离开延寿外出打拼年轻人,2020年回到了家乡。在南方工作那些年,他出门几乎不点米饭,不合他的胃口。他想让全国人民都尝尝真正好的东北米。奔着这样的目标,他们又找到另一位回乡的伙伴,三个人组成团队开始创业。

他们共同策划视频选题,每天开车上百公里,采风、拍摄,跑遍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和米厂选品。在抖音上,张涵精心创作的文案富有文采,她在镜头前用大方、温暖的笑容和真诚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东北农村山、土地和人。大家被那种质朴、积极的生活劲头,@东北张姑娘很快就得到了不少关注。

张涵在米厂选品

张姑娘视频里热气腾腾的东北农村

今年一月的一天,张涵和伙伴们外出采风,突然看到远处的天际,茫茫云雾中隐约现出山影。他们都被这美景震撼了,老王把镜头对准那片云雾,忍不住说:“这不就是东北的千里江山图吗?”张涵心里激动,张口背起了《滕王阁序》中的诗句。当天回到家,他们把这条路途中的意外收获的视频剪辑出来,发上抖音。这条视频立刻上了同城热点。

这是@东北张姑娘第一次上热点。他们感到幸运,账号负责人老王说:“当你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每一步都会得到帮助,就连老天都在帮你。”

下一次助力很快到来。抖音平台关注到了张涵的账号,二月,团队参加了抖音乡村计划旗下的“乡村英才计划”新媒体培训,还成为了抖音“乡村守护人”的一员。对于这个刚刚起步的新媒体团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老王记得,刚进入培训群时,他看到群里有许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账号,而他们的账号只有四点五万粉丝,属于“吊车尾”级别。他们在群里不敢说话,只是认真听课,尽力向其他分享经验的成熟账号学习。

(张涵在参加乡村英才计划培训)

有一堂课让老王印象很深。老师说,新三农板块的视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情景类、故事化,二是专业类三农科普,第三类则是提供情绪价值,与受众快速建立起沟通。“就是‘情绪价值’这四个字,我们一听到,真是感觉拨云见日”,老王说。

课后,团队三人复盘了两三个月以来摸索着创作的历程。起初,内容局限于张涵的个体经历,凭借真诚吸引到了一些粉丝。随着留言越来越多,他们注意到,很多观众说,张姑娘让他们看到了真实的东北,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社会摇”、满地牛粪的落魄农村和洒狗血的邻里婆媳闹剧,而是宽广的景致、人情味和努力生活的劲头。这些评论让他们更有意识地把视角从个人转向更加广阔的东北风土人情,更让他们认识到,人们会被积极的、向上的事物所打动和鼓舞——原来,这种共鸣就叫做“情绪价值”。

确立了“情绪价值”的核心理念之后,他们的创作主题更加明确了。账号简介被改为了“热气腾腾地活着”。张涵又提出了新的视频系列:写一部歌颂农人的24节气农歌。于是,他们拍农户选种、第一场春雨和将如梨花般铺满土地的庄稼。三八妇女节那天,他们在采风路上到小卖部买水,遇到了一位正在卸牛粪的大姐。张涵和大姐聊了一会儿,突然有了灵感,她想送大姐一份妇女节礼物。于是她回到车上为大姐写诗。她说:对于那12头牛和田里的稻穗来说,你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女王。镜头里,大姐笑着鼓起了掌。这条视频收获了将近20万点赞。

“东北张姑娘”抖音主页

团队埋头创作,两个月之后,账号粉丝数突破八十万。那种喜悦,就像一个闷头赶路的人,猛然回头,发现已经走了那么远。在互联网上,张姑娘仿佛成了延寿的代言人,家乡政府部门也关注到了她。她感谢家乡这片土壤,为之自豪的同时,她和伙伴们也有了更高的目标,希望带动更多的家乡年轻人,在抖音平台上共同创作。

四月,团队历时近半年的选品工作终于结束。他们租下了一个农家院,准备养些鸡鸭,种点萝卜、白菜和辣椒。万事具备,只等天气再暖和一些,张涵就要在这里开直播,将精心挑选的东北现磨大米推荐给全国各地的朋友。最近,她每天都在练习直播。她设想自己坐在院子里,就像跟朋友聊天那样,一边沏茶,一边把东北的人情风物,借着短视频,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李娜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