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名场面再现-环球新资讯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2023-05-31 08:51:47

“我是零号,倒计时30分钟准备!”

“神舟十六号收到!”

今天9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任务零号指挥员吴华和神舟十六号乘组的口令传来,发射进入倒计时。


(资料图片)

9时31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奔向太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神舟十六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发射现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邹利鹏宣布。

6.5小时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18时22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名场面再现,两组航天员在太空中“面对面”在轨交接,继续延续“我们天上有人”的常态。

“三代航天员同时亮相中国空间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瞬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综合计划局局长陈杰说。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将继续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等重要活动。

图为神舟十五号、十六号乘组在“天宫”拍下“全家福”。 本报通讯员 刘泽康 陆金路 摄

神舟十六号乘组“全”“新”“多”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1名首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的特点可以用“全”“新”“多”三个字来概括:

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飞行;三是“多”,航天员景海鹏是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将成为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自2022年6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确定以来,3名航天员全面开展了八大类、二百余项任务强化训练及准备。面向工程新阶段更大规模的在轨应用任务,重点加强了空间试(实)验项目、空间站组合体管理和载荷出舱等训练。首次执行任务的2名航天员,在乘组共同训练基础上,通过加强重点科目训练,进一步提升了操作和适应能力,为执行任务做好了全面准备。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是目前开展在轨式实验项目最多的飞行乘组。要执行一次出舱活动和多项载荷出舱任务,开展50多项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试验和实验的研究任务,同时还要肩负空间站三舱三船最大构型长期运行的维护管理和设备照料。”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说。

任务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两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等。

目前,空间站上存有大量不同类别的物资,包括维修、操作相关的工具,还有航天员生活需要的食品服装以及应用系统需要用到的试验样品。

“这么庞大的物资是利用空间站设计好的存储空间来分类存放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空间站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夏侨丽介绍,对于不同类别的物资存放在哪里?空间站内的一些日常维护性的工作,包括工作项目具体的操作,神舟十五号乘组都将与神舟十六号乘组进行交接。

图为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交会对接难度升级

发射入轨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采取径向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停靠于空间站核心舱的径向端口。这标志着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2所自主研发的交会对接GNC(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进一步成熟。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在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责任总师邹雪梅表示,这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意味着后续可以按计划开展飞行控制的一系列工作。

此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径向停靠空间站,飞船的对接目标为47吨级,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首次在空间站有人驻留情况下,与90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径向对接。

作为载人天地往返的关键核心产品,对接机构将再次面临与多构型、大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刚性连接等全新挑战。

空间站组合体尺寸的增大使得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的发动机工作时,羽流间的相互影响相比以往发射和对接任务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飞船在近距离交会过程中需要频繁启动发动机进行相对姿态和位置的调整,这将对悬浮在太空中的空间站姿态产生影响,由于组合体舱段的增加,使得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中的上述特性更为复杂。同样,空间站的喷气控制也会影响飞船自身的控制。

对于这一问题,神舟飞船GNC系统在发动机分组使用和控制方法上进行优化,并通过地面的仿真计算加以验证,确保任务成功。

为适应后续空间站常态化运营阶段的密集任务,神舟飞船队伍开展了上百次地面捕获缓冲试验,确保对接环捕获目标的时长限制在数秒之间,将对接锁系的同步性误差控制在毫米以内,使飞船对接机构在对接的一瞬间即可快速捕获空间站,随后平稳可靠地锁紧对接面,天神之吻严丝合缝,神舟飞船安全停靠。

“金牌老将”肩负特殊使命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火箭)是中国第一型载人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具有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的火箭,肩负着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老将”。

“高可靠、高安全是长二F火箭最本质的特征,今天发射过程非常顺利流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长二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说。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长二F火箭主任设计师常武权介绍,长二F遥十六火箭相比遥十五火箭,共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研制团队重点围绕冗余度提升和工艺改进,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同时,继续推进箭上多个电气系统元器件国产化工作,不断提升产品自主可控水平。

研制团队还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赋能火箭,为数据判读引入“智”变。依靠远程测发支持系统的持续建设,实现长二F火箭测试数据前后方实时互通,后方设计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全面地了解火箭相关数据,开展实时监测判读与数据分析,并同步在大屏上可视化展示。

从空间站建造任务开始,长二F火箭开启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特别是自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起,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以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每一次发射,研制团队都要完成约1.7发火箭的准备工作。

目前,长二F火箭“发1备1”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随着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研制团队还将以30天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发射场工作效率,以更快速度将航天员安全精准送入太空。

空间站时代神舟飞船再升级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我国开展的第11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是我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航天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说,神舟十六号飞船主要是在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另外,加强了可靠性能设计,飞船状态良好。

随着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常态化运营,神舟载人飞船也迎来新批次密集的组批生产和发射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承担着“一次验证、组批投产”的使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为满足空间站任务需求,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确保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最高标准完成了上百项器件更改和可靠性提升等验证工作,通过国家重大工程全力支持北斗定位系统,进一步增强自主健康管理功能,不断提高飞船上自主健康管理水平,并从分系统级、单机级、部组件级3个层次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机制,全力推进产品数据互联信息化、线缆总装布局数字化、关键参数检测智能化,全面实现了神舟飞船在“空间站时代”的再升级,为神舟踏上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航天员往返天地的交通工具,神舟飞船的舒适性也至关重要。

从神舟四号飞船开始,人机界面设计不断完善。神舟飞船目前的状态已经可以满足航天员各项任务要求以及舒适性要求。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上,设计人员将飞船仪表的数据显示化繁为简,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更加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

本报酒泉5月30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